文献交流 - 李桂贤工作室

您的位置: 李桂贤工作室 文献交流详细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工作室诊疗方案2020(胃痞)

发布时间:2020-12-05 22:03:22 来源:系统

胃痞病

中医病名:胃痞(BNP020

西医病名:功能性消化不良(K3004

一.诊断标准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制定的《消化不良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

以胃脘痞胀、餐后饱胀不适、早饱为主症者,应属于中医“胃痞”的范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制定的《中国消化不良的诊治指南(2007)》”。

功能性消化不良必须包括以下1条或多条:①餐后饱胀不适;②早饱感;③上腹痛;④上腹烧灼感;并且在排除器质性疾病基础上没有可以解释上述症状的功能性疾病。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上标准。亚型诊断包括餐后不适综合征与上腹痛综合征。

二.中医综合治疗

(一)中医辨证论治

实痞

1.饮食内停证

症状:脘腹痞满而胀,进食尤甚,拒按,嗳腐吞酸,恶食呕吐,或大便不调,矢气频作,臭如败卵。舌苔厚腻,脉弦。

治法:消食和胃,行气消痞。

代表方:保和丸。

处方用药:保和丸加减:食积较重者,加鸡内金、谷芽或麦芽;脘腹胀满甚者,可加、厚朴、槟榔;食积化热,大便秘结者,可加大黄、枳实,或合用枳实导滞丸;兼脾虚便溏者,可加白术、扁豆。

2.痰湿中阻证

症状:脘腹痞塞不舒,胸膈满闷,头晕目眩,身重困倦,呕恶纳呆,口淡不渴,小便不利,舌红苔白厚腻,脉沉滑。

治法:除湿化痰,理气和中。

代表方:调中益气化湿汤

处方用药:院内制剂调中益气化湿汤,每次一袋,每日两次,餐后温服

包装规格:100ml/袋×2袋×1

3.湿热阻胃证

症状:脘腹痞闷,或嘈杂不舒,恶心呕吐,口干不欲饮,口苦,纳少,舌红苔黄腻厚,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湿,和胃消痞。

代表方:连朴清中汤。

处方用药:院内制剂连朴清中汤,每次一袋,每日两次,餐后温服

包装规格:100ml/袋×2袋×1

4.肝胃不和证

症状:脘腹痞闷,胸胁胀满,心烦易怒,善太息,呕恶嗳气,呕吐苦水,大便不爽,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和胃消痞。

代表方:柴芍六君汤

处方用药:柴芍六君汤院内制剂,每次一袋,每日两次,餐后温服

包装规格:100ml/袋×2袋×1

虚痞

1.脾胃虚弱证

症状:脘腹满闷,时轻时重,喜温喜按,纳呆便溏,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语声低微,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补气健脾,升清降浊。

代表方:补中益气汤

处方用药:补中益气汤加减:阳虚明显,四肢不温者可制附子(先煎)、干姜,或合用理中丸;纳呆厌食者可加砂仁、神曲;满闷较重者可加木香、枳壳、厚朴。

2.胃阴不足证

症状:脘腹痞闷,嘈杂,饥不欲食,恶心嗳气,口干咽燥,大便秘结,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养阴益胃,调中消痞。

代表方:益胃汤。

处方用药:益胃汤加减:津伤较重者,加石斛、天花粉;腹胀较重者,加枳壳、厚朴;食滞者加谷麦芽;大便秘结甚者加火麻仁、玄参。

(二)本专科的特色疗法

1.坤土建中疗法

定义:坤土建中疗法指的是,选取黄土作用于脾主之大腹,依据“五行之人应五方之土”的原则,结合《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理论之“五行十态”体质特点,选择相应方位及温度、湿度适宜之土并实施治疗,通过调节天枢、关元、神阙等枢穴,达到“以象补藏”和五脏防治疾病之目的。

适应证(症):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痉挛、胃神经官能症等疾病所引起的胃痞、胃脘痛,以脾胃亏虚、中脏虚寒、脾虚湿运、肝脾不和等证为佳。

禁忌证(症):局部皮肤破损及者在应用过程中出现皮肤过敏、瘙痒潮红、丘疹、水疱等,应立即停用;孕妇慎用。

功效作用:温中健脾,除湿和胃。

疗效评价:经治疗多例患者,对脾虚证、虚寒证、寒湿证患者的胃痞、胃脘疼痛,乏力、纳少或纳差、恶心呕吐、便溏、返酸、嗳气等症状改善较未使用该疗法者起效快,缓解明显,同时改善舌苔厚腻作用显著。

2.雷火灸疗法(专利技术-恒温灸具,专利号:ZL2009 2 0141292.5

定义:将点燃雷火药条置于雷火恒温灸盒内放在体表穴位上,雷火药物燃烧时产生的热量进行温熏并通过体表穴位进入体内渗透诸经的一种防病治病的疗法。

补法:雷火灸药条距离皮肤5.5-6cm,施灸时间15-20min。药量较小,渗透较小,就会起到补法的作用。泻法:雷火灸药条距离皮肤4-5cm,施灸时间30-60min。药量增大,渗透加深,就会起到泻法的作用,尤其是超过40min。平补平泻:艾条距离皮肤、施灸时间、药量、渗透及皮肤红晕情况等方面介于补泻法之间。主穴取中脘、关元、神厥、足三里、脾俞、胃俞。若肝胃不和证者配三阴交、阳陵泉、肝俞、膻中穴;脾胃虚弱证者配内关穴、关元、命门、肾俞穴;痰湿中阻证者配水分、水道、阴陵泉穴。每天 1次,连灸1015天为 1疗程。 1个疗程欠佳者再继续 1个疗程。

适应证(症):适用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下垂,胃神经官能症等疾病所引起的胃痞,以肝胃不和、脾胃虚弱、痰湿中阻型为佳。

禁忌证(症):对实热证、阴虚发热者,一般均不适宜灸疗。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也不宜施灸。

功效作用:较强的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消痞散结,防病保健、治病强身及解除或缓解各种虚寒性疾病症状。

疗效评价:应用雷火灸治疗胃痞患者1315例,在改善痞满、嗳气、反酸、乏力等症状上效果显著,平均起效时间为3.3天,缩短住院时间5-7天,临床总有效率达97.3%

(三)院内制剂使用

1.胃复康胶囊:口服,每次4粒,每日3次,30天为1疗程疗程,适用于脾胃虚弱证、肝胃不和证伴肠上皮化生、腺体不典型增生者。

2.加味七方胃痛颗粒:口服,每次5g,每日3次,14天为1疗程,适用于肝胃不和证、湿热阻胃证胃痞。

(四)中成药使用

1.保济丸:口服,每次1.85-3.7克,每日3次,3-5天为1疗程,适用于饮食内停证。

2.胃力康颗粒剂:口服,每次10克,每日3次,6周为1疗程,适用于肝胃不和、湿热阻胃证。

(五)其他疗法

1.温经姜疗法

适用于寒湿中阻型、湿热阻胃型、脾胃虚弱型胃痞。(1)携用物至患者床旁,核对床号、姓名,必要时为患者遮挡。(2)患者俯卧或平卧于治疗床上裸露治疗部位,注意保暖,在治疗部位涂上治疗液,采用督脉、膀胱经、胆经与任脉、脾经、胃经进行交替治疗。(3)治疗部位垫好,用治疗泥沿经络的走向铺陈,再用恒温灸盒施灸,治疗时间30分钟。(4)盖大浴巾及被子(冬天)。(5)观察:1)施灸过程中观察局部皮肤及病情。2)随时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及时调整距离。

2.针刺疗法

适用于各型胃痞。以中脘、内关、足三里为主穴,配穴为下脘、内庭、阳陵泉、太冲、公孙、三阴交、脾腧、胃腧等。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每日1次,每次20-30分钟,10-15日为1疗程。

3. 穴位注射疗法

适宜于各型胃痞患者,年老体弱者,注射部位不宜过多,用药剂量可酌情减少,以免晕针。孕妇的下腹、腰骶部和三阴交、合谷等孕妇禁针穴位,一般不宜作穴位注射,以免引起流产。

4. 穴位贴敷疗法

适用于各型胃脘痛患者,局部皮肤破损及者在应用过程中出现皮肤过敏、瘙痒潮红、丘疹、水疱等,应立即停用。药物分为敷贴1号方(温经通络)、2号方(清热祛湿)、3号方(行气活血)。将药物加热后取适量的药物放在敷贴上,再将膏药贴于患者的穴位上。主穴取中脘、足三里、胃俞、脾俞,配穴取肝俞、涌泉、三阴交、关元。每日6-8穴,每次贴敷4-6小时,10-15天为 1疗程。

.西医疗法

1.一般治疗:应以少食多餐,软食为主,避免生冷及刺激性食物。戒烟酒,避免服用对胃有刺激性的食物及药物。

2.对症治疗:抑酸治疗: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拮抗剂,促动力剂,给予胃肠动力药;腹痛时给予抗胆碱药,亦可应用保护粘膜药物,如麦滋林、硫糖铝,助消化药:消化酶和微生态制剂,各种益生菌制剂。如合并Hp感染,必要时可根除Hp治疗。

四.护理

心理调护: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社会文化的护理。通过下棋、看报、听音乐等消除紧张感,还可配合性格训练,如精神放松法、呼吸控制训练法、气功松弛法等。全面客观地认识功能性消化不良;告诫病人重视不良行为的纠正。

健康教育:去除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生的诱因,如饥饱不调、烟酒及辛辣饮食刺激、过度劳累及精神抑郁、焦虑,滥用药物等。嘱患者生活、饮食要有规律,劳逸结合得当, 保证睡眠充足。

五.难点分析

(一)中医治疗难点

胃痞病的临床特点为病情的反复发作,病程漫长,故中医治疗难点是如何有效治疗提高临床疗效,防止症状反复发作。治疗过程中发现寒湿患者特别多,由于湿性黏滞,加之广西的气候特点,导致症状难愈,脾虚夹湿夹瘀、脾虚湿盛,患者临床疗效欠佳,且病情反复。

(二)解决思路和措施

我科针对上述情况,我们专科针对寒湿体质特点,新开展温经姜疗治疗项目,针对此类体质病人,温经姜疗能起到先祛除外散之虚火,再温化中焦之寒湿。通过临床病例应用,疗效显著,患者治疗依从性高。

六.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1. 单项症状改善评价标准

痊愈:症状消失。

显效:症状改善2级及以上者。

有效:症状改善1级者。

无效:症状无改善或症状加重。

其中症状按程度分为4级:

无症状。

轻度:症状轻微,只有关注时才能感觉到,不会影响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

中度:症状尚能够忍受,已经部分影响了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

重度:症状明显,难以忍受,明显影响了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

2. 中医证候评价标准 :参照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制定《消化不良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 305:533-537)。

临床痊愈: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5%

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疗效指数≥70%

有效:症状、体征均有好转,疗效指数≥30%

无效:达不到上述有效标准或恶化者。

其中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中医症状量化分级标准:无症状(0分);轻度(1分):症状轻微,只有关注时才能感觉到,不会影响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度(2分):症状尚能够忍受,已经部分影响了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重度(3分):症状明显,难以忍受,明显影响了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

(二)评价方法

1. 入院当天:进行主要单项症状、中医证候评价。

2. 入院27天:进行主要单项症状、中医证候评价。

3. 入院814天:进行主要单项症状、中医证候评价。

4. 入院1521天:进行主要单项症状、中医证候评价。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工作室诊疗方案2020(胃痞)
返回手机版
医院导航 就医须知 预约挂号 查询缴费 健康体检 官方微信
智慧医院 智慧医院 医院微信订阅号 医院微信订阅号
纪检举报 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