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荨麻疹1
慢性荨麻疹
验案1
严某,女性,35岁,初诊日期:2023年4月12日。
【主诉】反复风团伴瘙痒10余年
【现病史】10余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全身性散在风团,瘙痒难耐,春季始发,夏季发作频次增多,自诉口服抗过敏药物后可缓解,停药后立即复发,病情反复缠绵,处暑后可自行缓解,患者为治疗,每年均于发作时口服抗过敏药物,近年发作次数及程度均有所增加,服用西药后作用持续时间较往年减退。为求根治,来诊
【既往史】否认蚕豆病史及其他特殊病史。
【四诊摘要】全身性散在淡红色风团,抚之碍手,压之褪色,瘙痒明显,时隐时现,自行消褪,反复发作,遇风及闷热气候时加重。平素四肢不温,怕冷,小便正常,大便溏烂。舌质淡略暗,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稍腻,脉细。
【中医诊断】瘾疹(脾阳虚证)
【西医诊断】慢性荨麻疹
【治法】健脾益气,祛风止痒
【处方】党参15g 白术10g 茯苓20g 甘草6g
桂枝10g 大枣6g 生姜6g 白芍10g
荆芥10g 防风10g 蝉蜕6g
7剂,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内服。
二诊:2023年4月19日。风团较前明显减轻,大便成型,怕冷情况较前缓解,维持原方不变,逐渐递减西药剂量。
三诊:2023年5月19日。已可停用抗过敏药物,且四肢渐温,舌边齿痕较前减轻,苔较前稍薄,去蝉蜕后加丹皮10g,嘱中药维持半月后逐渐递减。
【按语】慢性荨麻疹的主要发病机制当为湿邪内伤为本,风邪外感为标,外邪加重内伤所致之本虚标实,主要责之于肺脾两脏。本例病人病久,湿为阴邪,遏制阳气,导致阳气虚衰,卫表不固,又遇外邪而反复发作。故出现脾虚湿胜的同时,又并有畏寒肢冷等阳虚的表现。慢性荨麻疹为本虚标实之证,其病机为气、血、阳气虚弱为本,而风寒湿热邪为标,故以四君子汤健脾除湿,以扶正气,以桂枝汤温阳通络,使邪有去路,且可调和营卫,使营卫相合。辅以防风荆芥及蝉蜕等疏风止痒之药,以观其效。
慢性荨麻疹相当于中医学中之“风疹块”“瘾疹”“风疹”“赤白游风”等病。《诸病源候论》说:“邪气客于皮肤,每逢风寒相折,则起风瘙瘾诊”。又说“夫人阳气外虚则多汗,汗出当风,风气搏于肌肉与热气并,则生蓓癗”。指的是本病主要是由阳气虚衰,卫表不固,又遭风热风寒等外邪人侵而成风疹瘾疹。据当代文献研究,慢性荨麻疹为本虚标实之证,其病机为气、血、阳气虚弱为本风寒湿热邪为标”。正如《素问》指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慢性荨麻疹的病因多以“风邪”为主,“风者,善行而数变”,故发病急骤,时作时止;《丹溪心法》云:“瘾疹多属脾" ,本病可夹杂“湿邪”侵袭,或原有脾气亏虚,湿浊内生,“湿性黏滞”,又加素体亏虚,不能驱邪外出,故缠绵难愈,变化多端’。脾虚与湿盛之间互为因果,湿性重浊黏滞,湿邪困脾,耗伤脾气,妨碍脾的运化。而脾不健,则湿更难去,以致脾虚湿困,病情反复发作。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