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资源共享平台 - 钟江工作室

您的位置: 钟江工作室 工作室资源共享平台详细

慢性光化性皮炎

发布时间:2024-09-13 17:47:16 来源:系统

慢性光化性皮炎

验案

一般情况:患者男,65岁,2021年6月23日首诊

【主诉】:面颈上肢暗红丘疹斑块鳞屑伴瘙痒10年余。

【现病史】:患者自诉10年前于面部、颈部、上肢出现红斑水疱伴瘙痒,后逐渐出现暗红色苔藓样丘疹、斑块伴脱屑。在当地医院病理检查显示为“亚急性/慢性皮炎”改变,于“氯雷他定”“地奈德乳膏”等治疗症状缓解,但夏季时易复发。自发病以来,纳寐欠佳,口干口渴,时有身热心烦,小便黄,大便偏干。

【既往史】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否认其他特殊病史。

【四诊摘要】:面部、后颈部、上肢伸侧曝光部位可见暗红色苔藓样丘疹、斑块,可见糠秕样鳞屑,可见抓痕及血痂,皮纹显著,可见色素沉着及色素减退。舌暗红、舌少、脉滑数有力。

【中医诊断】日晒疮辩证:血热风燥证

【西医诊断】慢性光化性皮炎

【治法】清热凉血,解毒止痒

【处方】荆芥15g   防风10g   蝉蜕6g  白鲜皮10g   地肤子15g

炒槐花20g 天花粉15g 制何首乌15g 赤芍15g 生地黄20g 水牛角15g  浙贝母15g

7剂,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内服。

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桂利嗪片口服丙酸氟替卡松乳膏外用

二诊:2021年7月30日。治疗后曝光部位皮损减少,仍有少量脱屑,瘙痒减轻。纳寐尚可,口干口渴缓解,仍有身热心烦,小便黄,大便偏干,舌质淡红,苔少,脉数有力。上方去水牛角、浙贝母,加栀子10g、泽泻10g、柴胡10g、淡竹叶10g,7剂,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内服。西药同前。

三诊:2021年11月24日。治疗后曝光部位皮损基本消退,有少量脱屑及色素沉着及色素减退,入秋后仍有少量新发皮损,时有瘙痒。纳寐可,口干口渴,偶有心烦,小便微黄,大便正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数有力。上方加淡竹叶10g,7剂,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内服。予鱼肝油软膏外用

四诊:2022年5月23日。日晒后曝光部位有少量新发红斑丘疹,伴轻微瘙痒。时有口干口渴,偶有心烦,小便微黄,大便偏干,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数有力。上方加淡竹叶10g,7剂,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内服。

【按语】

慢性光化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光敏性皮肤病,属中医“日晒疮”范畴,其临床表现为日光暴露部位紫红色、暗红色的苔藓样丘疹和斑块,伴有糠状鳞屑,皮纹显著,自觉剧烈瘙痒。具有病程长,反复难愈的特点。中医对本病有一定的的认识,《外科启玄》中记载:“三伏炎天,勤苦之人,劳于工作…受酷日暴晒,先疼后破而成疮者,非血气所生也。”清代《外科秘录》曰:“日晒疮,乃夏天酷烈之日曝而成者也…乃外热所伤,非内热所损也。”

本例患者,职业为农民,春夏季忙于耕种,多暴露于日光紫外线照射中,以致本病发生。钟江主任认为,暑邪为本病发生的重要原因。暑邪性质升散,暑热如蒸,伤津耗气。《说文》曰:“暑近湿如蒸,热近燥如烘”,暑热太过之时,人体之气则易浮散于外,易虚于内。且暑兼多湿,湿易伤土,运化失职,中焦湿阻,日久化热,热入营血,以致血热血燥。因此,治疗以清热凉血,解毒止痒为法。初诊方选加味凉血消风散化裁,以荆芥、防风、蝉蜕辛散透达,地肤子、白鲜皮解毒止痒,水牛角、炒槐花清热凉血,赤芍、生地、天花粉、制何首乌养阴生津养血,浙贝母解毒散结。

二诊皮损消退明显,瘙痒减轻,口干口渴缓解,仍有身热心烦,小便黄,大便偏干,舌质淡红,苔少,脉数有力。加柴胡疏肝理脾,栀子、淡竹叶清热利湿,泽泻利水泻热。患者入冬后三诊,有少量新发皮损,时有瘙痒,可见患者久病以致阴虚血热风燥,治疗仍以养阴凉血为主。次年日晒后曝光部位有少量新发,血热风燥有再起之势,治疗仍以疏肝理脾,滋阴养血,解毒止痒为法。嘱患者避免日晒。

    钟江教授指出,本病多由暑邪蕴肤,湿热内生,热入营血而发,因此治疗以清热凉血,解毒止痒为法,中药辩证内服结合抗组胺口服、中效糖皮质激素、保湿剂外用,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同时嘱患者避免日晒及长时间处于高温高湿环境中,避免过度劳累,以防止本病复发。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慢性光化性皮炎
返回手机版
医院导航 就医须知 预约挂号 查询缴费 健康体检 官方微信
智慧医院 智慧医院 医院微信订阅号 医院微信订阅号
纪检举报 安全生产